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,寻乌境内阳天嶂一带是个十分偏僻的地方。山高林密,重峦叠嶂,人烟稀少,只有山脚下有几户人家。
寻乌三二五暴动失败后,为躲避敌人追捕,暴动队伍化整为零分散撤退。其中一部分人就撤退到了阳天嶂,在这里打游击,继续与敌人周旋。
阳天嶂
阳天嶂位于寻乌县南部,岽顶是分水岭,北边是江西,南边是广东,属于当时的三不管地带。这样的地方正是游击队活动的理想场所。小股敌人,不敢轻易进山“围剿”;若敌人动用大部队,灵活机动的游击队就利用迷宫一样的大山跟敌人“捉迷藏”。
游击队在留车的雁洋、龙廷的大田建立了两个联系点,从那里获取供养物资。龙廷圩上有一间杂货店,表面上跟其他店没什么区别,其实是游击队的物资供应站。游击队需要的粮食、油盐等物资,通过联系点、交通站运到杂货店,然后再由杂货店运送到山里游击队营地。游击队员的家属也利用上山砍柴、割柴的机会把相关信息和一些物资带上山。
游击队的存在,让敌人如坐针毡,惶恐不安,他们千方百计想扑灭这团革命火种。眼看“进剿”无果,狡猾的敌人又生一计——封山!在上山的路口上分兵把守,切断山上山下的联系,切断游击队的生活来源。
山上的人下不来,山下的群众上不去。不几天,粮食就吃完了,怎么突围才能出去?各个路口都有重兵把守,正等着游击队员自投罗网呢。没有粮食,只好在山上采野果。有一种叫“糖梨子”的野果,指头大小,酸酸甜甜,味道不错,但吃多了会便秘。野果不能多吃,就去打野味。山上有野鸡野兔,但这些小玩意很狡猾,很难捕捉到,用枪打,子弹又有限。队员们想到一个办法——围猎。游击队员围成一个大圈,把猎物圈住,然后渐渐缩小包围圈,扑而捉之。这个办法很奏效,常常有所斩获,运气好时,还能捕捉到山鹿,美美地吃上一顿。
夏天来了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大山里蚊子多,晚上睡觉时,讨厌的蚊子成群结队来轰炸,让人睡不好觉。有的蚊子很毒,咬一口,皮肤上就留下一个大包,又红又肿,又疼又痒。为了对付这些蚊子,游击队员分成几个组,轮流值班,驱赶蚊子。
生活是如此艰苦,游击队员咬牙坚持着。
春天到了,万物复苏,阳天嶂生机盎然。红的、白的、黄的,各色鲜花开在漫山遍野。流水潺潺,黄鹂声声。
明媚的春天里,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:朱毛红军来到了寻乌县!
当交通站的同志巧妙穿过封锁线,把这个好消息带到山上时,游击队员欢呼雀跃,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红军来了,这下可以跟敌人真刀实枪大干一场了!
那天天还没亮,古柏等游击队领导人带着十几个游击队员下山去跟红军接头。游击队员们荷枪实弹,做好充分准备,如果遭到敌人阻击,就跟他们大干一场!没想到一路却是畅通无阻。原来,这些反动武装听闻红军来了,一个个溜之大吉,跑了。
古柏等人如愿在菖蒲见到了红军,见到了毛泽东。红军离开时,一部分红军战士与游击队合编成东江红军二十一纵队,留在寻乌继续打击敌人。
(文章节选自中共寻乌县委党校编印的《马蹄岗上红旗飘——寻乌红色故事选集》)
请输入验证码